中新网太原12月7日电 (高瑞峰)“联合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志愿者团队各地开展护飞行动。”7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裔飞介绍,候鸟迁徙季,该省加大巡护值守力度,护航候鸟安全迁飞。
据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数据,山西现有鸟类426种。其中,迁徙性鸟类344种,包括大鸨、黑鹳、灰鹤、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猎隼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鸨类、鹳鹤类、雁鸭类、鸻鹬类、鹰隼类,及其他迁徙性水鸟、林鸟等。
山西平陆三湾黄河湿地。王峰摄
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4条穿越中国境内,分别为:西亚——东非迁徙路线、中亚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和西太平洋迁徙路线。中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个候鸟迁徙区。
山西属于中部候鸟迁徙通道中的黄河流域迁徙和越冬区。日前,山西划定候鸟重要迁徙通道范围,即:东部太行山候鸟迁徙区、中部桑干河——汾河水鸟迁徙区、西部吕梁山——黄河候鸟迁徙区。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明确候鸟迁徙通道保护主要任务,包括栖息生境修复、调查监测评估、野外巡护值守、疫源疫病监控、完善报告制度等,并要求各级林草部门根据本辖区候鸟迁徙实情,针对性开展候鸟保护。
按照候鸟活动规律,迁徙通道(生态功能区)划分为候鸟迁徙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等类别。王裔飞介绍,列入候鸟重要迁徙通道范围的区域,将纳入强化保护管理布局,并鼓励、支持所在区域林草管理部门组织申报候鸟保护项目。
山西划定的候鸟重要迁徙通道范围,包括山西五台山、庞泉沟、桑干河、漳泽水库、运城盐湖等40处迁徙通道。(完)
中新网呼伦贝尔12月7日电 (记者 张玮)内蒙古呼伦贝尔第二届冰雪文化运动旅游季暨第十九届牙克石凤凰山开雪季,7日在“岭上林都”牙克石市正式启动。
当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的牙克石市最低气温几近-30℃,然而活动现场却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冰雪上尽情撒欢儿。雪屋、雪迷宫、雪滑梯,大家玩儿得不亦乐乎;雪上骑马、冰上芭蕾令人赏心悦目。
图为游客体验冰上卡丁车。 李新军 摄
来自广东的游客潘唐彬终于实现了从小就有的“在雪地上打滚儿”的梦想,他说:“我们从广东转车、转机来到这里,白茫茫的雪原林海和晶莹剔透的树挂雾凇,一扫路途中的疲惫,这份美丽值得再来。”
与潘唐彬同行的李诗名告诉记者,她对内蒙古的向往除了冰雪,还有一年四季。“当然,美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9年,呼伦贝尔市将农历大雪节气设立为“呼伦贝尔冰雪日”。自此,每年的冰雪活动从这一天拉开序幕,直至春暖花开。
图为冰上芭蕾令人赏心悦目。 李新军 摄
记者了解到,今年冰雪文化运动旅游季期间,呼伦贝尔以举办“十四冬”为契机,推出10条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和2条跨境旅游线路,还将陆续举办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冷极马拉松、界河冰钓等161项文旅活动。
牙克石凤凰山开雪季已连续举办18届,本届开雪季包含穿越、非遗、摄影等8大主题,将陆续举办森林徒步穿越、雪地摩托、自驾车穿越兴安林海、夜间滑雪和冰钓大赛等活动,开雪季将持续到2024年春节前后。
图为雪上马队独具特色。 李新军 摄
牙克石市委书记栾永刚表示,从白雪皑皑、山峦起伏的兴安岭,到凝霜挂雪、冰清玉洁的扎敦河,再到银装素裹、白色圣洁的凤凰山,牙克石汇聚了丰富的冰雪资源,当地将进一步丰富冰雪文化,推动冰雪产业与生态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持续擦亮“中国冰雪之都”的“金字招牌”。(完)